今年就快要結束了,每年年底的時候,台灣年輕人流行跨年, 『除夕的鐘』原來是代表晚閣寺廟中除夕(陰曆中一年的最後一天)108 次聲響的鐘聲。
那韓國又流行什麼呢?
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韓國的跨年與迎接新年。
韓國在每年12月31日午夜,會在鍾閣站附近的普信閣舉行敲鐘儀式。
普信閣敲鐘乃源於朝鮮初太祖時期,1396年開始為了開啟及關閉京城的四大門及四小門而敲鐘的由來。
到了現代,在每年12月31日的午夜,普信閣的鐘會敲響33次,
這活動從1953年開始,到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所熟悉的風景。
初夕的敲鐘,有來自社會各領域的人們的參與,
為了提了國民們的關心度與參予率,從2005年開始透過網路公開投票選定。
另外,首爾市為了當天來到現場的市民們,準備了藝人祝賀公演等多樣的節目,
並且祈願市民們的健康與幸福的首爾市長也會發表新年宣言。
[33次敲鐘的由來]
到了現代,換成在陽曆 12 月 31 日的凌晨零點敲鐘。
除夕的鐘除了鐘路二街的普信閣鐘以外,全韓國的眾多寺廟也會敲除夕的鐘,
但是因為首爾是大韓民國的首都,所以更具有象徵性的意義。
梵鐘原來是寺廟告知時刻,或者是佛寺裡招攬信徒而使用的鐘,
普信閣的鐘除了宗教性的用途之外,還具有日常生活報時的功能。
罷漏(凌晨四點)敲鐘 33 次後打開城門,人定(晚上十點)敲鐘 28 次告知關閉城門的時間,
這在朝鮮時代對市民而言是一天生活的計時標準。
除了除夕之外,3/1 節和 8/15 光復節等紀念日,普信閣也會敲鐘 33 次,以表示大韓民國民族團結的決心。
韓國鐘的特點是具有優雅穩定的外形,其聲音也非常洪亮清晰,普信閣的鐘當然也具有這種韓國鐘的優點。
上圖:普信閣敲鐘儀式;
下圖: 普信閣廣場前的跨年公演。
- Dec 13 Tue 2011 13:20
韓國文化_韓國的跨年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